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襄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790号-1
2024-12-20
宜城盘鳝有着颇为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故都宜城近郊。传说有一天,楚成王心血来潮,下巡来到一个名叫甄三的村民家中。甄三夫妇得知楚王驾临,心里是既高兴又紧张,眼瞅着临近中午,却犯愁拿什么来招待大王呢。原来啊,昨天在沟堰逮到的黄鳝,大的都已经吃了,只剩下半桶小鳝条了。
就在这情急之下,甄三的老婆慌乱之中误将未杀的豇豆小鳝倒入了油锅。甄三见状,索性心一横,加入大把辣椒、八角、姜葱开始爆炒。没想到这误打误撞,炒出来的效果却出人意料,条条小鳝曲卷叠盘,呈现出好看的形状,而且色泽油黄鲜酥,味道更是香美浓郁。
甄三惴惴不安地将这盘鳝鱼端上来,请楚成王品尝。楚成王品尝之后,大喜过望,随即问道这是什么菜。甄三一时不知如何作答,正在斟酌之时,随行的大夫却突然惊呼道:“蟠虺纹,这菜形如蟠虺纹!”(要知道楚人将蛇、鳝、蚯蚓视为无足小龙,还特别爱将它们作为青铜器上的饰样,并称其为蟠虺纹)。甄三灵机一动,赶忙随口答道:“大王驾到,恩泽篷门,小民特试烹这蟠虺纹状之菜,尚无名,请大王赐名。” 楚王听后,夹菜举杯,欣然赐名为 “盘龙鳝”,并且还将甄三带入宫中专做 “盘龙鳝”。
后来,随着时代变迁,或许是出于避讳等原因,人们将 “盘龙鳝” 改名为 “盘鳝”,但这道菜却一直流传了下来,承载着那段古老的故事,也见证着宜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
盘鳝的诞生还与宜城的驻军有着紧密的关联呢。在明清时期,宜城可是屯兵的重要之地,就拿清代来说,当时有武昌卫和襄阳卫两级驻军,据宜城县志记载,那时宜城的人口构成甚至达到了 “军七民三” 的比例。
官兵们平日里练武,运动量极大,为了增加体力、强筋壮骨,他们琢磨出了一种独特的吃法,那就是将鳝鱼不加破杀,直接整条放在锅中煎烩,然后整条吃下,大家把这种吃法叫做吃 “血筒鳝”。
后来,这种吃法逐渐传入民间,百姓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将豇豆小鳝做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盘鳝。再后来,为了让大家吃起来更加方便,人们还总结出了几句通俗易懂的口诀:“筷子夹住喉,咬断脊梁骨,慢慢往下撕。抛去肠和头。” 就这样,盘鳝在民间越来越盛行,名气也越来越大,引得湖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都慕名而来,先后将它拍成专题片和外宣片进行播发,使得宜城盘鳝走出了宜城,走向了全国,让更多的人知晓并喜爱上了这道别具特色的美食。
制作宜城盘鳝,选料可是十分关键的一环。要选用豇豆大小、半两左右的活鳝鱼为宜,这个规格的鳝鱼做出来的盘鳝,口感上能够达到最佳状态,肉质鲜嫩,而且在烹饪过程中更容易盘曲成型,呈现出这道菜该有的独特形态。倘若鳝鱼太大,不仅不容易熟透,还可能影响整体的口感和菜品的美观;要是太小的话,吃起来可能就少了那份嚼劲,也难以展现盘鳝的风味。所以说,选料的讲究从一开始就为制作出美味的宜城盘鳝奠定了基础。
选好鳝鱼后,就要开始前期的处理工作了。首先,把挑选好的活鳝鱼放在盛满清水的盆中,再往里面加入少许植物油,让鳝鱼在水中吐出体内的污物,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小时左右,之后将鳝鱼捞起。接着,把捞起的鳝鱼放入烧开的沸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去除鳝鱼外表的粘液,使其更加干净卫生,也便于后续的烹饪操作,让调料能够更好地附着在鳝鱼上,入味更均匀。
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就进入烹饪环节啦。先把锅烧热,倒入适量的油,待油热之后,迅速将处理好的鳝鱼倒入锅中,这时一定要赶紧盖上锅盖,不然鳝鱼会因为受热而蹦出锅外,那场面可就 “热闹” 了。等到锅里的鳝鱼不再蹦跶了,就可以打开锅盖开始翻炒,随着翻炒,你会发现鳝鱼会渐渐盘曲起来。随后,依次往锅中加入姜片、蒜末、豆瓣酱、适量的盐、生抽以及其他自己喜欢的佐料,比如花椒、干辣椒等,继续翻炒,让佐料的香味充分融入到鳝鱼当中。一直翻炒到鳝鱼色泽变得油亮,香味扑鼻,且盘曲得恰到好处的时候,撒上一些白芝麻,就可以出锅装盘了。一盘色香味浓的宜城盘鳝就这样制作完成了。
宜城盘鳝有着令人回味无穷的独特口感。其肉嫩味鲜,当你用筷子夹住鳝头,咬住头背脊骨处轻轻一撕,便能惊喜地发现骨肉分离,一条小鳝鱼的肉完整地落入口中,丝毫不会觉得小,而余下的部分就只剩一根骨头和肠子了,吃起来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浪费。这种美妙的体验,使得品尝盘鳝成为一种别样的享受,与其他鳝鱼菜品相比,它那恰到好处的鲜嫩与香酥,展现出了独树一帜的口感优势,让人一旦品尝,便难以忘怀。
宜城盘鳝所呈现出的风味堪称一绝,干辣鲜香,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在烹制过程中,花椒、干辣椒、姜蒜等佐料起着关键作用,它们相互搭配,巧妙融合。花椒的麻,为盘鳝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醇厚口感,微微的麻味萦绕在舌尖,刺激着味蕾;干辣椒的辣,点燃了整道菜的热情,那种火辣劲儿让人欲罢不能;姜蒜的辛香,则进一步提升了菜品的风味层次,使其香味更加浓郁醇厚。当这些佐料与煎烩得恰到好处、卷曲焦香的鳝鱼交织在一起,便打造出了宜城盘鳝那极具辨识度的独特味道组合,每一口都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饮食文化故事,让人沉浸其中,大快朵颐。
在不同的销售场景下,宜城盘鳝有着不同的价格区间。在宜城当地的小镇市场里,如果是售卖野生黄鳝制作的盘鳝,由于其味道更为正宗,价格一般都得好几十块一斤,通常每斤售价在三、四十元左右,甚至有时候品质特别好的能更高些。而要是养殖的黄鳝做成的盘鳝,价格相对会低一些,大概二十多元一斤。
要是在餐馆里品尝宜城盘鳝,价格又会因餐馆的档次不同而有差异。普通小餐馆一份盘鳝(通常一盘的量在一斤左右),价格可能在四、五十元;若是中高端一些的餐馆,一份盘鳝的价格往往能达到六、七十元甚至更高,毕竟餐馆还涵盖了加工费、场地费以及服务等成本在里面。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购买或品尝宜城盘鳝的场所。
首先,鳝鱼的来源是影响盘鳝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野生的黄鳝由于生长环境自然,数量相对较少,捕捉难度较大,所以成本较高,进而导致做成的盘鳝价格偏贵。而养殖的黄鳝,产量相对稳定,成本可控,价格也就相对亲民些。
季节变化也对价格有影响,比如在鳝鱼 “青黄不接” 的春季,成品黄鳝供应量比其他季节少,尤其像野生鳝鱼的上市量不高,这时候不管是野生还是养殖的鳝鱼制作的盘鳝,价格往往都会有所上涨。
再者就是餐馆的档次因素,高档餐馆对菜品的摆盘、服务等方面更为讲究,环境也更加舒适,这些都会附加到菜品的价格里,使得同样的盘鳝在高档餐馆要比普通餐馆贵上不少。另外,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差异,也会让宜城盘鳝的价格出现一定的波动,像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售卖,价格通常也会相应提高一些。
宜城盘鳝虽然美味,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宜食用。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中风后遗症、活动性肺结核以及急性炎症的人群,要避免食用盘鳝,因为鳝鱼属于温热性食物,具有温补作用,这些人群食用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由于鳝鱼腥热动风,患有瘙痒性皮肤病的人群也不适宜吃,以防瘙痒症状加剧。另外,像有虚热性疾病、热证初愈、痢疾、腹胀实证的人群,同样属于禁忌食用的范围。还有过敏体质人群,因鳝鱼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组氨酸,易引发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尤其是正处于高敏状态的免疫疾病患者,比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支气管哮喘患者等,即使少量食用,也可能致使病情加重。胃肠较弱人群也需注意,鳝鱼中的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食用过多不易消化,容易出现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所以平时消化较慢或胃肠功能较差的人群,尽量少食用为宜。而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鉴于鳝鱼嘌呤含量高,食用后可能会让病情加重,也应限制食用。总之,特殊人群在食用盘鳝时,一定要谨慎考虑自身身体状况,以免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品尝宜城盘鳝时,还需留意食物搭配方面的禁忌。吃盘鳝时不宜与山楂、柿子、葡萄、菠菜、狗肉等食物一起食用。比如,柿子、葡萄等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果酸和鞣酸等有机酸,若与鳝鱼一同食用,果酸和鞣酸容易和鳝鱼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不易消化的物质,进而影响肠胃消化以及营养吸收,可能导致腹泻、腹痛、恶心等不适症状出现。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与鳝鱼一起吃的话,会形成草酸钙的结晶,特别容易引发腹泻、腹胀等现象,对于有肾炎的患者而言,食用后还可能使病情加重,致使尿色变得浑浊。而狗肉属于热性食物,鳝鱼是比较温补性的食物,二者食性不同,一起搭配食用容易出现上火的情况。所以,大家在享用宜城盘鳝时,要正确合理地搭配其他食物,避免因错误搭配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