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襄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790号-1
2025-01-01
襄阳,一座承载着两千八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在这座城市的心脏地带,临汉门静静矗立,它宛如一位穿越时空的智者,目睹了无数的兴衰荣辱,承载着襄阳城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当之无愧的古城标志。
临汉门,又称小北门,作为襄阳城六大城门之一,傲然屹立于汉江南岸。它地理位置险要,控川陕豫鄂之门户,握汉沔津梁之锁钥,素有 “汉沔津梁”“北门锁钥” 的美誉,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站在城门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那些金戈铁马、烽火硝烟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城墙高大巍峨,砖石之间凝结着岁月的痕迹,城台上的垛墙与女儿墙错落有致,宛如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西侧的蹬城马道,犹如一条时光隧道,引领着人们拾级而上,去探寻那些被尘封的往事。城门之上,一座四柱三间、重檐歇山顶的清代城楼拔地而起,它既有北方建筑的稳重、浑厚之风,又兼南方工艺的灵动、飞扬之气,而脊吻、饰件则多采用襄阳地方传统工艺,可谓独具匠心,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临汉门的历史,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一页都写满了传奇。早在宋代,襄阳城便开始包砖,如今在临汉门一带的城墙上,还能寻觅到模印有 “岳” 字的城砖,这些城砖仿佛是岁月的使者,默默诉说着岳飞屯兵襄阳、整理防务的那段悲壮历史,也直接印证了襄阳城墙早在千年前的宋代就已大面积地用砖包砌。此后,历经朝代更迭,它多次遭受毁损,却又屡屡重生。明崇祯十四年(1641 年),张献忠率起义军攻占襄阳,城垛及城楼惨遭平毁;清顺治五年(1648 年),同知徐腾茂、张仲重修小北门城楼;道光六年(1826 年),襄阳知府周凯再次让临汉门城楼重现昔日光彩。
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北门城门楼因长年失修,墙砖销蚀,梁柱腐朽,在 1952 年冬的北风中摇摇欲坠。幸得市政工程处干部冯建业和水文站技术员高崇兴提议,从城建经费中抽出 7000 元,邀请本地工匠依原样恢复重修,才让这座城楼得以存续。“文革” 期间,它又陷入无人问津的困境,破败不堪。直到 1988 年,襄阳文管所严格遵照传统工艺,对其进行落架大修,修旧如旧,这才重现了小北门城楼的历史风貌。在这一次次的毁损与修复中,临汉门城楼宛如一位坚韧的勇士,饱经沧桑,却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了古城襄阳变迁的忠实见证者。
临汉门城楼宛如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彰显着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与无穷智慧。它建筑在拱券式城门洞之上,采用四柱三间、重檐歇山顶的架构,七檩抬梁构架搭配砖木结构,尽显古朴典雅之风。城楼通高两层,翼角飞翘,对称平稳,梁架结构严密,庄重雄伟,既展现出北方建筑的稳重、浑厚,又融入了南方灵动飞扬的风格,给人以雄浑大气又不失精巧细腻之感。城台长 13.75 米、宽 22.6 米,规模适中,布局合理。外有垛墙,垛墙呈锯齿状排列,高低起伏,既能有效抵御外敌入侵,又为城楼增添了几分威严之气;内有女儿墙,女儿墙相对较矮,线条柔和,给人以温婉之感,还能为守城士兵提供一定的防护。台西侧的蹬城马道,宽阔而平缓,由砖石铺就,便于士兵迅速登上城墙,奔赴守城岗位,在战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城楼的装饰细节更是令人赞叹不已。脊吻造型独特,或为龙形,张牙舞爪,栩栩如生,仿佛随时准备腾空而起,守护城楼;或为兽状,形态各异,威风凛凛,尽显辟邪镇灾之意。饰件则多采用襄阳地方传统工艺,如木雕、石雕、砖雕等,图案精美绝伦,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吉祥纹饰等,刀法细腻,线条流畅,将襄阳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装饰不仅为城楼增添了艺术美感,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在欣赏建筑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襄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临汉门位于襄阳古城中轴线北段,是襄阳古城的正北门,与樊城隔江相望,扼守汉江要津,素有 “汉沔津梁”“北门锁钥” 之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其东临大北门(拱辰门),二者相映成趣,共同守护着古城的东北防线;西邻夫人城,这座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而得名的城墙,与临汉门一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南接北街和昭明台,北街作为襄阳城内繁华的商贸街,昔日豪门府第、祠宇、试院学宫文庙多设于此,如今则是游客必来打卡品尝美食的网红地,而昭明台作为襄阳古城中心的标志性建筑,是古代襄阳城的制高点,现为襄阳博物馆所在地,三者相连,构成了具有鄂西北建筑特色的传统街区,尽显古城韵味。
城门之外,便是浩浩荡荡的汉江。汉江,这条襄阳人的母亲河,不仅为临汉门增添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是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交通与防御作用。在古代,汉江作为 “黄金水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是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临汉门所在的码头也随之热闹非凡,舟楫往来,货物集散,见证了襄阳 “南船北马、七省通衢” 的繁华盛景。同时,宽阔的江面在战时又成为一道天然的屏障,让敌军望而却步,与临汉门共同构筑起坚固的防线,保卫着襄阳城的安宁。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临汉门成为了襄阳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周边道路四通八达,无论是选择公交出行,还是自驾前往,都十分便捷。对于游客来说,游览完临汉门后,步行即可轻松到达周边的各个景点,尽情领略襄阳古城的魅力,无需为路途奔波而烦恼,尽享一场舒适惬意的文化之旅。
临汉门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无论你怀揣着怎样的兴趣爱好,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乐趣。
历史爱好者们定会对临汉门爱得深沉。漫步于城墙之下,抚摸着那一块块饱经沧桑的砖石,寻觅着印有 “岳” 字的城砖,仿佛能与岳飞等历史名将穿越时空对话,感受他们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登上城楼,极目远眺,思绪也随之飘远,遥想当年张献忠、李自成等各路英雄豪杰在此鏖战的场景,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是一座鲜活的历史课堂,满足人们对往昔岁月的无限遐想。
摄影达人们更是将临汉门视为创作的天堂。晨曦微露时,柔和的光线洒在城楼之上,勾勒出城楼雄伟而古朴的轮廓,为摄影作品增添一抹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城门染成金黄,与波光粼粼的汉江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绝美画卷,随便按下快门,都是大片既视感。而在夜晚,华灯初上,城楼灯火通明,在灯光的装点下,更显庄重威严,与夜色融为一体,展现出别样的韵味,吸引着摄影爱好者们用镜头捕捉这璀璨的瞬间。
对于亲子家庭来说,临汉门也是一个绝佳的游玩去处。孩子们可以在宽敞的城墙上尽情奔跑嬉戏,释放他们无穷的活力,感受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奇妙氛围。父母则可以在一旁,给孩子讲述那些古老而有趣的历史故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增长知识,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此外,周边琳琅满目的小吃店,也能满足孩子们的味蕾,为欢乐的亲子时光增添美味的记忆。
文艺青年们更是钟情于临汉门所散发的独特气质。找一个闲暇的午后,坐在城墙边的长椅上,手捧一本好书,伴着微风,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偶尔抬头望向古老的城楼,感受岁月静好。或是带着画具,用画笔描绘出城楼的古韵风姿,将眼前的美景永久定格在画布上,抒发内心深处的文艺情怀。又或是约上三五知己,在城墙下弹奏一曲吉他,吟唱几首民谣,让悠扬的歌声在历史的上空飘荡,享受惬意的时光。
前往临汉门游玩,以下这些小贴士可要牢记心中,让你的旅程更加顺畅无忧。
交通方面,若是选择自驾,需提前知晓节假日期间周边道路可能实施交通管制的情况,尽量避开滨江大道路段,提前规划好绕行路线。如 “五一”“十一” 等旅游旺季,北街、临汉门景点周边道路常常会根据交通流量动态封闭道路,禁止机动车通行。此时,建议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停车场,如铁佛寺路电大北生态停车场,再选择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景区。公共交通出行则便捷又环保,多条公交线路均可抵达附近站点,下车后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临汉门,还能顺便欣赏沿途的城市风光。
游览过程中,若想登上城楼俯瞰古城风貌,需留意开放时间及门票信息,不同时段、不同参观项目收费可能有所差异,可提前在官方渠道或现场咨询了解。城楼上的展厅陈列着许多珍贵文物与历史资料,参观时请爱护展品,切勿触摸、损坏,让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宝贝能长久留存。在城墙漫步时,要注意脚下安全,毕竟岁月沧桑,部分砖石可能有所松动。
时节选择上,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温度适中,是游玩的黄金时节。此时登上城楼,微风拂面,暖阳相伴,可尽情饱览汉江两岸的绝美风光,感受古城的韵味。夏季天气炎热,注意做好防晒、防暑措施,随身携带遮阳帽、太阳镜、饮用水等物品;冬季较为寒冷,需添衣保暖,但若是遇上雪后初晴,银装素裹的临汉门则别有一番景致,宛如童话世界中的古城堡。
文明游览也是重中之重。临汉门作为历史文化遗迹,承载着襄阳城数千年的文明积淀,游客们在游玩过程中要爱护景区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将垃圾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内。同时,尊重历史文化,不在城墙上乱涂乱画,不攀爬、破坏文物古迹,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让后人也能领略到它的风采。
临汉门,这座承载着襄阳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城门,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独特的建筑魅力;既占据着汉江之畔的绝佳地理位置,又能为不同人群提供丰富多彩的游玩体验。无论是追溯历史、欣赏建筑、品味文化,还是享受亲子时光、创作艺术作品,临汉门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只需牢记游玩小贴士,你便能轻松畅游,尽情感受这座古城门的独特魅力。襄阳之旅,临汉门定是不可错过的一站,快来这里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亲身感受它的韵味与风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