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襄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790号-1
2024-12-14
襄阳唐城影视基地,又名中国唐城、襄阳影视城,是国家 AAAA 级景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它东连汉水,南眺鹿门,西依岘山,北接古城,地理位置优越。景区占地面积 370 万平方米,是以影视拍摄服务为主,兼具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的大型复合型旅游区。这里将岘山、汉水、孟浩然、习家池等丰富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依托襄阳古城历史展示唐文化,引入汉江水,并通过 8 座桥梁与城内 8 条水系连接,形成了 “八水绕长安” 的独特格局,构建起以唐朝时期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让人仿佛步入千年前的大唐宫殿街巷,瞬间实现穿越千年的奇妙体验。该景区于 2011 年 9 月按照国家 5A 级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总投资 16 亿元,占地 600 亩的项目开工,经过数年建设,在 2015 年 5 月 1 日正式开城迎客。
2010 年,因电影《妖猫传》的推动,唐城景区项目正式启动。2011 年 9 月 28 日项目开工建设,2014 年 5 月 1 日开始试营业,到了 2015 年 5 月 1 日正式营业,向广大游客敞开怀抱。此后,景区不断发展完善,二期孟浩然文化景区也在持续建设中,截至 2022 年 5 月,二期工程已近收尾,通过修复山体,建起了孟浩然及伏羲摩崖石刻,重修岘首亭,竖起堕泪碑,并新建中华鼎、玻璃栈道、危崖飞瀑等诸多景点,进一步丰富了景区的内涵。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唐城景区也收获了诸多荣誉,2016 年成功创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2022 年 7 月入选首届 “湖北最美取景地 TOP10”,在影视拍摄与旅游行业都崭露头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影视剧组前来。
唐城景区由唐朝影视城和唐人街两部分组成,整体上按照大唐长安城的格局进行规划,建有城楼、宫殿、街市、宅邸、寺院、水系六大片区,形成了规模宏大且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群。这些建筑以襄阳古城历史为依托,全方位展示唐文化,同时巧妙引入汉江水,打造出 “八水绕长安” 的美妙格局,让游客漫步其中,仿佛真的置身于唐朝都城长安,感受着那个盛世的繁华氛围,领略到浓厚的历史韵味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凯旋楼是唐城南北轴线的起点,它极具特色,是塔和楼的结合体,楼中带有塔意,塔中显出楼形,宛如一座纪念碑式的单体建筑。自唐以来,凡重大战役得胜归来,皇帝必在凯旋楼御驾亲临献俘仪式,以诏天下天朝之雄威,其承载着彰显大唐国威、宣扬胜利的重大意义,站在楼下,仿佛能看到当年那盛大且威严的场面,让人对古代的荣耀时刻心生无限遐想。
明德门是唐城的正门,其设计修建参照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古建史专家傅熹年先生的复原设计,体量也与考古数据基本一致,是唐城中最为接近历史原物的建筑。它毗邻东阙楼与西阙楼,两侧为东水关、西水关,是引入汉江活水的唐城水域出入口,从这里踏入唐城,就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回唐朝的奇妙之旅,能深切感受到唐城建筑的古朴与庄重,以及蕴含其中的历史文化气息。
钟鼓楼由钟楼和鼓楼组成,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除了具备报时功能外,还作为朝会节制礼仪之用,既是朝廷礼用公共设施,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东侧为钟楼,西侧为鼓楼,二者相互呼应,见证了古代宫廷与城市生活的诸多重要时刻,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让人对古代的时间管理和礼仪制度有更直观的认识。
朱雀门是唐城皇宫的正门,这里采用了城台翼展的景观意念布景手法,高大的城台设计为弧面升起,营造出一种玄幻的效果,呈现出皇宫日月同辉概念中月的意象,尽显雄浑宽阔。当游客站在朱雀门前,那独特的建筑造型和营造出的氛围,仿佛能将人带入那个神秘且威严的皇家世界,感受到古代皇宫的庄重与奢华。
青龙寺作为重要的唐密寺院,有着别样的风貌。其前院有着皇家敕建寺院的雄伟奢华,彰显着皇家寺院的气派;而后山则有着依山借水、山林清修的野趣,别具一番宁静清幽的韵味。寺内建筑形式丰富多样,有殿宇、浮屠、凌空楼阁、摩崖石刻等,意欲融中国古代各种佛教建筑形式于一处,展现出独特的佛教文化魅力,让游客能在这里领略到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花萼相辉楼以花萼相辉映的美好概念临水而建,殿中仙山环绕,是皇宫重要的宴乐场所。兄弟之间情谊如同花与萼一样相互辉映的寓意赋予了这座建筑别样的情感内涵,想象当年在这里举办的一场场盛大宴会,歌舞升平,尽显大唐的繁华与欢乐,如今游客到此,也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历史韵味。
宣政殿处在唐城皇宫东西轴线的重要位置,是皇帝平日朝见群臣、听政及举行朔望册拜等大典的地方。其建筑线条根根分明、层次清晰,充满着理性的独特魅力,屋檐出挑,如翚斯飞,完美地展现出唐代建筑的大气与沉稳,既透出厚重、华丽的东方美学,彰显出天朝大国的炫美繁华与博大胸襟,又让人对古代皇家的政治生活场景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唐城景区作为影视拍摄基地,有着极高的人气和影响力,诸多知名影视剧都曾在此取景拍摄。例如陈凯歌导演拍摄的电影《妖猫传》,片中 90% 场景都是在唐城取景,这部电影上映后,让更多人知晓了唐城的独特魅力。此外,还有电视剧《天盛长歌》《艳骨》等作品也选择在这里拍摄,借助景区逼真的唐式建筑和浓厚的历史氛围,为影视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古典韵味,也进一步提升了唐城景区在影视行业的知名度。
2018 年 7 月 14 日,华中首创的大型嵌入行进式全景秀《盛世唐城之大唐倚梦》夜游项目在唐城景区盛大开启。该项目斥资 2.8 亿精心打造,引入全亚洲最大的裸眼 3D 墙体投影技术,以朱雀门城墙为整体背景进行全屏投影。近 400 名专业演员参与其中,依托 40 万平米仿唐建筑群作为全景式舞台背景,全景呈现军阵、皇家马队、唐风乐舞及异域风情的歌舞等精彩内容。自推出后便迅速火爆,2018 年十一期间夜夜爆满,七天夜游累计亮灯超过 35 小时,10 月 4 日当晚,游客接待达最大承载量,甚至成为襄阳首个因已达最大承载量而暂停售票的景区。2019 年,景区中的夜游项目《盛世唐城之大唐倚梦》还被评为年度湖北省最佳口碑旅游演出,唐城景区也荣获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发的 “湖北旅游十大新发现” TOP10 大奖等诸多荣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体验这如梦如幻的夜游盛宴。
襄阳古城墙位于襄阳市襄城区境内,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墙,其筑于汉初,距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虽历经岁月洗礼,又多次遭受战火波及以及城市建设等影响,但经过多次修缮,依然保留着独有的雄伟壮观风貌,展现出不凡的气势,至今仍有着 “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 等称号。城墙略呈正方形,东、西、南三面有宽约 180~250 米、深约 4~8 米的护城河与北边的汉水相接,这样的布局使得襄阳古城在过去具备了很强的防御能力,易守难攻,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承载了诸多历史故事与记忆。
襄阳古城墙原有的六座城门及门楼分别为 “阳春”“文昌”“西成”“拱宸”“震华”“临汉”,它们分布在城墙四周,各自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意义。然而随着岁月变迁,如今仅存临汉门城楼、拱宸门瓮城及震华门瓮城这三座城门了。
临汉门位于古城的最北边,紧临着汉江,门上有着 “北门锁钥” 四个大字,恰如其分地彰显出它作为战略要津的重要地位。那巍峨的城楼,厚实的朱门,仿佛都在默默诉说着古城过往的历史,而且其上还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过精心维修后恢复了古貌,成为了古城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感受古城韵味。
拱宸门俗称大北门,东接震华门,南连 “荆州古治” 过街券门,城高 6 米,内宽 22.8 米,深 10.75 米,东、西两面分别为瓮城门,南为主城门,东、西两面瓮城门洞设有两道防水闸门,此门洞紧依汉江,是城内取水的重要通道之一,所以也被称作 “水门”,它的瓮城也是襄阳古城所遗三座城门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从中能让人领略到古代建筑技艺的精妙以及古人在城池建设方面的智慧。
震华门又称长门,现长门遗址即震华门的屯兵城,建于明朝初年。明朝开国初年维修古城时,汉水南岸北移,为使北城与汉水联系更加紧密、加强城墙防御能力,把城向东北扩展,才修建了此门,目前其附近仍留存着部分城墙片段,虽然当前长门遗址景观亮点相对缺乏,但依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待人们去挖掘和感受。
襄阳古城墙在历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军事防御建筑角色,它见证了数不清的历史事件,是名副其实的历史见证者。自古以来,诸多名将如白起、关羽、岳飞等都曾在此鏖战,这里也发生过许多影响历史走向的大战。古襄阳城凭借城墙的坚固以及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了一座难以攻克的堡垒,素有 “铁打的襄阳” 之称,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反映了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发展水平,还体现了当时的城市规划、建筑工艺以及人们为守护家园所付出的努力,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襄阳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象征和宝贵财富。
游客登上襄阳古城墙,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沿着城墙漫步,可以将古城的韵味尽收眼底,城内的古街古巷、传统建筑错落有致,城外的护城河、汉江等水系波光粼粼,那种古朴与宁静交织的氛围,让人能够深切感受到历史的情怀。而且在城墙上,不同的时间段有着不一样的景致,白天阳光洒下,城墙的每一块砖石都透着历史的沧桑感;夜晚华灯初上,古城又被笼罩在一片温馨而神秘的氛围之中。周边还有如襄阳博物馆等配套景点可以一同游览,游客在欣赏城墙风光后,还能走进博物馆,通过馆内丰富的文物展品,进一步深入了解襄阳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全方位地感受襄阳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整个游玩过程更加充实且富有意义。
古隆中风景区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南漳、谷城交界处,距襄阳市 13 千米,总面积 209 平方千米,是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青年时期(17-27 岁)躬耕隐逸之处,历史上著名的 “三顾茅庐”“隆中对” 等历史事实都发生在此地,可谓是承载着厚重三国文化底蕴,见证诸多影响历史走向故事的重要场所,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遗迹,感受诸葛亮在此期间的生活与智慧萌生的氛围。
古隆中是诸葛亮十七岁至二十七岁(公元 197 年 ——207 年)躬耕读书的成才之地,这十年对诸葛亮思想发展至关重要,是他世界观形成和政治思想孕育时期。在此期间,他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密切关注天下事,政治影响也不断扩大。公元 207 年,刘备经徐庶举荐,亲赴隆中诸葛亮所居草庐三次敦请其出山,史称 “三顾茅庐”,诸葛亮随后提出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 “隆中对策”。诸葛亮离开后,竹篱草庐依旧留存,不过次年襄阳为曹操所占,至西晋统一天下,此地一直无人过问。公元 234 年诸葛亮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后,蜀汉群臣及民众上书请立庙堂。晋永兴(公元 304 年一 306 年)时,驻襄阳镇南将军刘弘到隆中瞻仰诸葛亮故宅并命人撰写《祭诸葛丞相文》,这是襄阳隆中有史记载以来的首块诸葛亮纪念碑。东晋时隆中诸葛亮故居得以重建,还修建了武侯祠以作纪念。唐代,隆中诸葛亮故居的名声日益提高,襄州刺史李景让曾维修隆中武侯祠并立碑。唐末藩镇蜂起,此地成为兵家朝拜之地。五代时期增设了 “武灵王学业堂”,宋代规模再次增大。元代至正年间,广德寺书院迁至隆中诸葛草庐,称隆中书院。明代成化年间形成了 “隆中十景”。明崇祯十六年,闯王李自成攻克襄阳后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农民革命政权。民国二十一年,蒋介石到隆中,题写匾额、楹联,举行祭祀仪式,还拨款维修古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古隆中保护和管理力度空前加强,多次对景区内各景点进行维修或翻修,1987 年重建了隆中书院,修复了诸葛草庐,使其历史风貌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展现。
古隆中风景区地处鄂西山区东部边缘的过渡地段内,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形,内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等山峦及其所属的谷地,主峰隆中山南北长 1500 米,东西宽 1250 米,海拔高度为 306 米。其地理坐标为北纬 31°59’,东径 112°2’09”,位于襄阳城西 13 千米处的鄂西北荆山山系的余脉群中,濒临汉水。在气候方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中国南北过渡型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 16℃,光照适宜,雨量充沛,年降水量 900 毫米左右。这里土地肥沃,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60%-70%,植被覆盖度 90%以上,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已知药用动物 42 种,各类动物计 200 余种,隶属 5 个动物门,15 个纲目,其中鸟类 122 种。林区内林木种类繁多,分布有针叶林、阔叶林、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等,还有水杉、红豆杉、珙桐、杜仲等 10 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以及楠木、白辛、紫荆等十二种三级保护植物,景区内还生长着洛阳红、风丹白、粉蝴蝶、紫蓝魁、魏紫等珍贵牡丹种类。
草庐亭:它是隆中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承载着人们对诸葛亮曾经隐居生活的诸多想象。草庐亭所在之处,仿佛能让人看到当年诸葛亮在此静心读书、思索天下局势的身影,周围环境清幽,绿树成荫,与古朴的亭子相互映衬,尽显宁静雅致的氛围,让人一踏入此地,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遥想当年诸葛亮在此高卧隆中,心怀壮志却又静待明主的情景。
躬耕田:诸葛亮在隆中居住时,曾和弟弟诸葛均一起开荒种地,躬耕自足,这片田地便是见证。踏入躬耕田,四季都有着不同的美意,春日繁花飘香,夏季绿荫清凉,到了秋天便是稻香丰收之景。田地中间还建有一座古朴的凉亭,屋檐飞翘,亭中有 “躬耕陇亩” 的石碑,站在亭中四望,作物丰满,青山绿树相依,尽显田园之美,也让人对诸葛亮那段隐居躬耕的岁月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是为纪念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 “隆中对” 而修建的纪念堂。现存主体是在原址上重建的,殿堂正中有一组 “隆中对策” 的塑像,生动再现了那段历史故事,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形象栩栩如生。院子中间种着两棵紫薇,花开时日长达百日,为这古院堂增添了明媚的色彩,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当年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雄才大略初展的重要时刻。
小虹桥:横跨小溪中段,是诸葛亮寓居隆中时出入的必经之路,也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当年刘备顶风冒雪第二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时,与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在此桥相遇,黄承彦当时正高唱:“骑驴过小桥,独吟梅花瘦”,刘备见状,误以为是孔明,便滚鞍下马,趋前问候,使得这座小桥更具历史韵味,成为隆中景区极为重要的一处景点,游客漫步桥上,仿佛能穿越时光,回到那个充满故事的三国时期。
六角井:堪称隆中景区的 “镇山之宝”,这是诸葛亮当年在此居住时用过的生活用水井,也是他出山后唯一保留下来的有关生活的遗迹,距今已有 1800 多年历史。井因砖砌六边形的外观而得名,史料记载井深原有五丈,如今虽因时间久远,井底淤泥沉积,深度有所减少,但现在井中仍然有水,且清澈澄亮,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见证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过往。
武侯祠:始建于晋朝,位于隆中山腰,后历经多朝兴废,现今建筑为清康熙三十八年荆襄观察史蒋兴芑重建。祠宇为四进三院层台式建筑,主殿内有诸葛亮及其子孙诸葛瞻、诸葛尚塑像供人瞻仰、祭拜。祠内还有一株 400 余年的金桂,颇有灵气,每到金秋时节,花开满枝,香气四溢,仿佛也在诉说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这里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深厚的纪念意义,是游客们来到古隆中瞻仰诸葛亮、感受三国文化的重要场所。
半月溪:曾经是一处景色优美的所在,山弯溪亦绕,溪水如同一曲湛寒流,在月色下,有着 “月照玻璃缺,水涵玉珏浮” 的美妙景致,只可惜如今部分已被景区外蜿蜒的公路所掩埋,难觅其曾经的芳踪,但从记载和人们的描述中,依然能想象出它往昔的诗情画意,承载着历史的韵味,让人对岁月变迁不禁感慨万千。
老龙洞:位于隆中山脚下,周围松柏交翠,茂林修竹,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一个天然氧吧。相传这里的水质甘甜,还有着诸葛亮智慧过人是因喝了此水的说法,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来到此处,不妨走进茶室一品隆中香茗,感受这独特的氛围,而老龙洞背后的牡丹园,春日花开时也是名动古城,繁花似锦与清幽洞穴相互映衬,别具一番风味。
梁父岩:半山的岩石承载着诸多故事,诸葛亮曾常在此吟《梁甫吟》,这里的一草一木仿佛都见证了那段岁月,曾经 “云埋万丈地,德著百年心”,虽然如今景观有所变化,但依然能让游客站在此处,遥想当年诸葛亮在此抒发情怀、心怀天下的情景,感受那份壮志与豪情。
抱膝石:在三顾堂前东面 100 米处,相传此处原有一块大石头,诸葛亮寓居隆中时,在闲暇之余会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吟唱山东老家的小调《梁父吟》,一方面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一方面抒发自己远大的抱负。后来在此处重修了抱膝亭,呈六角形,三檐三层,造型挺秀端庄,亭内有木梯可登楼赏景,别有一番情趣,而背后的 “草庐碑” 更是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对诸葛亮的隐居生活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隆中武侯祠始建于晋朝,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多朝变迁与修缮,位置也有所变动,现位于隆中山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格局为四进三院的层台建筑,各殿依山势逐次升高,显得错落有致。祠堂正前方的台阶下有一块空地,两旁各有一尊石狮,西侧竖着一块碑,刻着历史学家谭其骧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论断。空地正中有一香炉,供游人拜祭之用。祠堂的墙体由青砖所筑,经历风雨侵蚀后,露出斑驳之象,却更显古朴庄严,屋顶上飞檐翘角,气势非凡。一殿前檐正中置一竖匾 “汉诸葛丞相武侯祠”,石质的门楹刻有楹联,殿内正中有一尊按诸葛亮真人比例打造的铜像,身后是一幅白虎图像,铜像之上的匾额为董必武题写的 “卧龙遗址” 四个鎏金大字,殿的两边还展示着历代名人的文章。从二殿往后,建筑布局严谨,中院有左右廊房,两边还有刘备部下的文臣武将泥塑像等。四进殿为正殿,塑有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一家三代英烈的塑像,让人印象深刻,整个武侯祠内随处可见的楹联、匾额、祭文等,都彰显着后人对诸葛亮的赞颂、祭奠和缅怀之情,也让游客能在此充分领略千古名相诸葛亮的雄才伟略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格魅力,是来古隆中游览时不容错过的重要景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纪念意义。
黄家湾自然风景园是襄阳市襄城区的一处自然景点,以其美丽的山水风光和多样的生态资源而闻名。景区占地面积约 9.8 平方公里,距襄阳市区和古隆中风景区各约 5 公里,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旅游季节较长。这里山不高而葱茏,水不深而澄清,山连着水,水环着山,景色迷人,是诸葛亮的岳丈 — 襄阳名士黄承彦的故里,也是诸葛亮夫人 — 华夏才女黄月英的出生地。整个景区依托三国文化为背景,以诸葛亮和黄月英的爱情文化为主线,以黄承彦的隐士文化为辅线倾力打造,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风貌,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黄家湾自然风景园内山水相依、层林叠翠、绿草如茵、湖光粼粼,风景如画。其山谷陡峭,松林茂密,绿草如茵,一年四季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极高,据专家测量,每立方米负离子含量高达 10000 个,是都市人进行森林浴健身,感受大自然的极好地方,也是青少年进行生存能力培养,体能耐力训练的理想基地,同时还是企业团队培训的绝佳场所。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在湖畔,欣赏湖光山色,呼吸清新空气,也可以穿梭于山林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尽情享受亲近自然、休闲放松带来的惬意。
黄家湾自然风景园四季皆有不同的美景,不过春季前往游玩会别有一番趣味,那时繁花盛开,整个景区仿佛被花海笼罩,美不胜收。景区内设有众多好玩的项目,比如可以在湖中泛舟,体验碧水青山连九冲的悠然;还能进行山场滑草,感受绿茵飘飞伴松风的畅快;或是参与户外拓展,满湾欢笑乐翻天。此外,景区新增加的游乐园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里面有玻璃桥、玻璃水滑道、古战炮、儿童卡丁车等游玩设施,项目丰富多样,无论是亲子游玩,还是朋友结伴出行,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嗨玩一整天都不过瘾。而且在山水环抱间,游客还可以在松鼠营地烧烤露营,伴随着虫鸣鸟叫、蓝天白云品尝美食,享受慢节奏生活,尽情度过一段惬意的时光。
襄阳博物馆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发展历程,其前身为 1951 年 4 月成立的 “湖北省文史研究馆襄阳专区工作组”,并分管隆中,当时馆藏古籍 4 万余册,各类文物数百件,还在襄阳谯楼设立了临时陈列室。1975 年 4 月 28 日,“襄阳地区文化博物馆” 成立,实际履行博物馆、图书馆、少儿图书馆职责。1977 年 7 月,正式成立 “襄阳地区博物馆”,负责全地区文博业务工作,办公地点及库房设在谯楼。1983 年 8 月,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后,改称 “襄樊市博物馆”,工作地点不变。1996 年 7 月,经原襄樊市文化局研究,抽调原市博物馆、市文物处、市群艺馆干部职工组建襄樊市考古队,办公地点设在襄城区荆州街 73 号市政府生活四区;1998 年 8 月,襄樊市考古队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市博物馆编制系列。2006 年 6 月,襄樊市博物馆加挂 “襄樊市文物考古” 牌子;2007 年 1 月,考古所办公地点及历史库房迁至襄城区小井巷 23 号原市电影院办公区。2008 年 12 月,襄樊市博物馆迁至襄城区北街 1 号昭明台,并正式对外免费开放。2010 年 11 月,随着国务院批复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其名称也变更为 “襄阳市博物馆”“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0 年 12 月,襄阳市博物馆加挂 “襄阳市文物修复中心” 牌子。2013 年 4 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24 年 2 月 9 日,襄阳市博物馆新馆迁址至襄城区凤凰山冲后开馆试运行。
襄阳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 3 万多平方米,馆舍占地面积 4202 平方米,展厅面积 3200 平方米,库房面积 1200 平方米。这里常设《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在新馆以 “江山留胜迹” 为主题,陈列面积 8400 平方米,分两层六个展厅,按照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六个部分,共展出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文物精品 4000 余件(套),全方位地展示了襄阳地区从远古到近代漫长且完整的历史脉络。
襄阳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极为丰富,通过考古发掘、社会捐赠、民间征集、接收移交、调拨等多种形式,共收藏不同时代、不同类别文物 7 万多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 5189 件,其中一级文物 100 余件(套),二级文物 378 件,三级文物 4709 件。这些文物涵盖了金银器、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古字画、碑帖墓志、石刻木雕等众多品类。
其中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尤为引人注目,是馆藏的一大亮点,比如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它们不仅工艺精湛,造型精美,更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像西周晚期 “曾白(伯)陭” 铜钺,为研究中国早期法制制度提供了关键依据;还有堪称 “中华第一青铜马” 的三国早期青铜马,展现出那个时期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唐长沙窑绿彩黄釉胡人瓷碗,则体现了唐代工匠独具一格的审美;而展现成熟而简洁 “汉八刀” 雕刻技法的三国早期玉猪形握,也让人惊叹于古人的雕琢工艺。此外,在众多文物中,体型最大者是一件几乎满铸铭文的大铁钟,也就是元泰定三年(1326 年)铸成的泰定铁钟,它原是襄阳路南漳县万同山广德宝岩禅寺内的大钟,后历经迁移,它也是我国迄今发现较大的铁钟之一,钟高 210、口径 145、钮高 53 厘米,重逾 2000 公斤,圆体,口沿外撇,钟顶为双龙首蒲牢钮,顶端圆弧近平,由细凸弦纹分为内外二区,内区素面无花纹,外区为变形莲瓣纹,钟身上部由凸弦纹划分为四区,区间各分铸竖书四个大字 “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生辉”“法轮常转”,各区铸满文字,均为阳文,记述着广德宝露禅寺的历史沿革、铸钟缘由及捐资者名单、财物等内容,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襄阳博物馆积极发挥自身的文化传播功能,会定期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例如,利用 “5・18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12・4 国家宪法日” 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让更多人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在 2014 年 5 月 16 日,襄阳博物馆与昭明社区共同举行了 “文化共建站” 挂牌仪式,并为社区制作展板,赠送书籍,加强与社区的文化互动;2014 年 12 月 1 日,与 “麦田计划” 襄阳团队合作,走进南漳县长坪镇黄潭小学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2015 年 6 月 2 日,襄阳博物馆与谷城县博物馆、南漳县博物馆共同遴选展品,并与随州华夏博物馆联合制作布置的《天国之享 —— 襄阳地区南北朝画像砖专题展》在东莞市虎门镇 “鸦片战争博物馆” 临时展厅开展,把襄阳的特色文化展示到了更广阔的舞台。2016 年 3 月 4 日,馆藏曾国文物还在南宁展出,进一步扩大了襄阳文化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襄阳博物馆还不断加强馆际交流与社会合作,一方面积极推动本地的优秀文物资源 “走出去”,像襄阳南朝画像砖展就曾辗转于全国各地博物馆,还有选送南宋壁画参加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举办的 “色挂形象穷神变 —— 中国古代壁画源流展”,以及选送 18 件青铜器参加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 “问祖寻根 —— 姓氏文化主题展” 等;另一方面也会将外地优秀展览 “请进来”,比如引进 “泰山石刻拓片展”“东皋印派印章专题展” 等专题展览,还举办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摄影展、“墨韵襄阳” 当代中青年画家作品展等展览活动,满足不同观众的文化需求。
同时,依托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优势,襄阳博物馆也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接待了众多单位来馆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还有不少学校师生前来开展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学第一课” 等活动。并且,围绕节假日,还会开展 “博物馆里闹元宵”“来博物馆过端午 —— 巧手做香包”“欢乐儿童节 —— 博物馆寻宝之旅” 等充满趣味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活动,让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真正让文物 “活” 起来,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殿堂的重要作用。
襄阳九天玄女风景区是一处自然山水与人文历史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它坐落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境内,依托 “九天玄女” 这一独特的文化背景精心打造而成。景区内既有大自然赋予的绝美风光,又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风貌特点,让游客们身处其中,既能沉醉于山水之间,又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仿佛穿越时空,与古老的传说故事亲密接触,领略别样的韵味。
景区内的自然景色美不胜收。首先,那引人瞩目的玄女洞堪称一绝,它是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全长 3188 米,恒温在 20℃左右,冬暖夏凉,有着 “洞幽”“景奇”“水圣”“气灵” 的特点,可容万人聚会,号称 “中原第一洞”。洞内分主洞、主支洞和支洞三大部分,泉水从洞顶滴落,漫流成溪,汇聚成一个个小潭,偶尔还会形成小瀑布,泉水碧波荡漾,潺潺流淌,似在轻弹细唱,柔情回肠。洞顶石乳、冰凌悬挂,玲珑剔透,形态各异,有的似狮子、猛虎、玉兔等,壁洞大齿倒挂,七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越往深处走,景色越发奇妙。
玄女湖同样别具魅力,四湖连成一体,四面环山,湖水澄澈如镜,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天空,微风拂过,波光粼粼,与周边的青山绿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游客漫步湖畔,能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身心都得到极大的放松。此外,景区内山林青翠,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道逐级而上,山涧流水川流不息,阵阵山风透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响声,风声、水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在这迷人的自然风光之中,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襄阳九天玄女风景区承载着诸多引人入胜的人文故事与历史传说,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传说这里是上古女神 “九天玄女” 修炼成仙之所,九天玄女是王母娘娘手下掌管兵法大权的仙女,是一位惩恶扬善、传授兵法的女神。据说她曾在此洞传兵器、兵书于薛仁贵大元帅,使得薛仁贵在之后的作战中百战不殆。有一年,薛仁贵因受奸臣张士贵的迫害,只身钻入九天娘娘洞中探地穴,在洞中发现了冒着青烟的大锅,上面摞着三层蒸笼,蒸笼里有着奇特的蒸馍,他吃掉 “九牛二虎” 蒸馍后获得了神力,虽然后来战功被冒领,还遭追杀,但最终奸臣张士贵阴谋败露,被尉迟公斩杀在这洞中除奸台处。
而且,这里还与诸葛亮有着奇妙的关联,据说九天娘娘早有预见,命两个青衣童子在洞中造了一条龙,遇到贵人进洞,龙就会双目大睁,口吐清泉,后来隆中果真出了卧龙诸葛孔明先生。景区内新修建的九天宫,建筑面积约 1900 平方米,是鄂西北第二大道观,被称为九天玄女第一道场,也是道教文化研学圣地。它仿武当山紫霄宫的规制建设,左龙右虎,背山面东,背靠玄女山,前拥玄女湖,建筑雕梁画栋,巍峨壮观,丹墙碧瓦,青石铺地,庄严且神秘。游客们在此游览,既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又能在游玩中深入体会这些传说故事所带来的别样文化氛围,感受历史与神话交织的独特韵味。
夫人城位于襄阳城西北角,它的得名源于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东晋太元三年(公元 378 年)二月,前秦苻坚派苻丕攻打东晋要地襄阳,当时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在此镇守。朱序母韩夫人早年随丈夫朱焘于军中,颇知军事,她看到儿子忙于全面防务,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意识到城西北角地势险要,必先受敌,于是亲率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地筑起了一座新城。后来苻丕果然向城西北角发起进攻,很快突破外城,而晋军坚守新筑内城,得以击退苻丕。襄阳百姓为了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便把此段城墙称为 “夫人城”。在明初,这里还扩建了长 24.6 米、宽 23.4 米的子城,后世也多次进行维修,城墙上勒石额 “夫人城”,并立有 “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 等碑。如今,它成为了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人们对韩夫人以及那段英勇抗敌岁月的铭记与缅怀。
夫人城有着独特且古色古香的建筑风貌,作为襄阳城的子城,它与襄阳城紧紧相连,城墙高 6 米有余,周长约 100 米。城墙朝北的一方正中嵌有大型石匾,上书 “夫人城” 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城墙下边还有碑刻,这些匾和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 1863 年)襄阳人为缅怀韩夫人所筑。1982 年,襄阳市人民政府修复了城墙垛堞,还建纪念亭于城上,内塑韩夫人汉白玉立像,将这里辟为旅游景点。整体建筑保存相对完整,漫步其上,那一块块古朴的砖石,仿佛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人能深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其独特的韵味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领略古建筑之美以及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游客登上夫人城,将会收获一段别样的游览体验。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周边的景色尽收眼底,滚滚汉水、长虹大桥、汉江大桥以及羊祜山、真武山等美景一一呈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之中,心旷神怡。而且,这里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每一处角落都承载着过去的记忆,让人能在游览过程中穿越时空,感受当年韩夫人率众抗敌的英勇场景以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此外,夫人城的门票价格十分亲民,性价比极高,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襄阳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又想欣赏美丽自然风光的游客来说,夫人城无疑是游览襄阳的打卡必去之处,能给大家留下深刻且难忘的印象。
昭明台作为襄阳古城标志性仿古建筑,承载着深厚且重要的文化与历史价值。它是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这位太子生于襄阳,所辑的《昭明文选》更是垂于后世,对我国文学发展影响深远,成为后世研究梁代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也使得昭明台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意义。
昭明台始建年代虽已不可考,但它历经岁月变迁,屡毁屡建,楼名也屡次更改,先后用过山南东道、南平、镇南、昭明台、古高斋、钟鼓楼等诸多名字,犹如一位历史的见证者,默默承载着襄阳地区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岁月更迭,见证了不同时代的风云变幻,是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象征之一。
昭明台建筑面南,整体风格庄严大气,独具韵味。其底部是用青砖筑台,中间有着条石拱砌而成的券洞,券洞高 4.5 米,宽 3.5 米,行人可从其下往来穿梭,远远望去,颇有古代街市的影子。
台上建有三檐二层歇山顶楼房 5 间,高达约 15 米,东西两侧还各建有横房 4 间。在台南的位置,设有鼓楼、钟楼各一座,与主体建筑相互呼应,更添古朴庄重之感。整座昭明台雄踞襄阳城中心,巍峨壮观,古誉为 “城中第一胜迹”,远远望去,楼台古朴典雅,雄伟壮观,那夯实的青砖、古朴秀美的阁楼,仿佛让人穿越回古代,感受着古城的独特魅力,站在古城的不同角落望去,周边的楼宇房舍、大街小巷似乎都是围绕着它而生,尽显其作为标志性建筑的独特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昭明台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但游客需要提前预约。其开放时间会根据淡旺季有所不同,淡季是 09:30 - 16:30,旺季为 09:00 - 17:00,不过要注意的是,每周一(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以及农历除夕全天闭馆,所以大家在计划游览时,一定要提前安排好时间哦。交通也十分便利,市内乘坐 1、6、8、13、14、24、512、517 等公交至襄城十字街下车,步行不远即可到达。当您漫步其中,既能欣赏到古建筑之美,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还能在周边的仿古步行街上逛逛那些老字号店铺,享受集购物、游览、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惬意体验。